陆河观天嶂与观天寺。陆河观天寺位处陆河县之东,主峰海拔约860米,有“离天三尺,离水万丈”之称的观天嶂,。该山巍峨壮观,峰峦耸立,绵亘数十里。山上雾绕云行,霞彩飘渺,变幻莫测,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山中之望海峰、小马头、大马头、斋公石、斋果石、蛤蟆石、“三姓地”、古刹名庵等,传说奇异。因观天嶂天造地设,人杰地灵之宝地,古人择址于此,建有寺观四座。一是石船寺,相传有千年历史,曾是明朝任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叶高标少时念书场所,据《陆丰县志》载“寺内有巨松十余株,系标手植”;二是鹅公庵;三是规模最大,“佛”、“道”、“儒”三教合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寺观“清霞洞”,远近信民感其灵验,膜拜不止,香火不绝。四是观天寺,于半嶂依山而建,环境优美,名刹气派,高僧主持,是旅游、休闲、静心、净尘的理想场所。
观天嶂的名称由来主要有神话传说与历史传说两种。
1、神话传说
观天嶂山上有一形状酷似椅子的奇石,相传张天师曾坐在此石观南天门。张天师云游四海,一日,途经水唇镇,欲寻一僻静处观天象。来至观天嶂山上,发现此处群山环绕,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于是打开天目,观望南天门,清清楚楚。张天师兴致顿起,停下脚步,寻一石头坐下,半躺着观望南天门众神仙的一举一动。因把众神看得一清二楚,张天师一高兴,竟忘了与友人的约会,躺在石头上一望就是三年。三年过去,方想起约会之事,立即跳下石头准备赶路。张天师走时回头一看,坐了三年的石头已变成一把石椅,上面还有他坐下的痕迹。
张天师在此山观天,消息传开,后人遂把此山叫为观天嶂。

2、历史传说
清乾隆十年间,黄塘圩日,南进寨一打铁为业,姓范的大汉上圩,突见几个公差欺负一做小生意老人,怒从心起,即出手相救,失手将一公差打死。
范大汉匆匆赶回南进,与族中老大商议对策,几经讨论,确定先写一书信吓吓官府,然后出少量银子请人从中打点,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几天后,陆丰县衙果派来上百兵丁前来南进捉人,驻兵黄塘。此时,一乡绅寻机将书信呈给带队军官,军官接过,只见这样写:
“……公差寻隙在先,范氏解围在后,公差恃强砍人在前,范氏自卫失手在后。官若不辩是非,强欲动武,举兵戎相见,民等亦求自保,不思待毙,亦木石相迎。吾等聚族居望海凸、观天嶂腹地:雾霭罩林阴,高沟险壑深,山溪急水湍,雁过怯声鸣。大筑城依托望海凸观天嶂,山高林密,上难进下亦难进,离天仅三尺,离水则万丈,悬崖峭壁惊飞鸟,石路崎岖马失蹄!山凹隘口、强弓硬驽、木石垒集,严阵以待,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矣。……”

军官见了,心惧三分,加上当地老大从中游说,于是带了书信先回去向县官汇报。县官本性善良,体恤民疾,不想再徒增几条人命,于是对死者加以银两抚恤,供养遗属。
此事结果是不了了之,然观天嶂一名因此叫响,与故事一起,广为流传。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