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渔家习俗,汕尾渔民大多是瓯船渔民(渔民有三类:深海船民、浅海渔民和中海渔民,瓯船渔民是中海渔民)。瓯船渔民在汕尾(海陆丰一带)定居生存由来已久。并留下很多习俗和渔家文化。

    一 汕尾渔歌

    汕尾渔歌是汕尾各地沿海的民间歌谣,主要流传在瓯船渔民中传唱,“词、韵、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点。渔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洋气息,著名歌曲《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其中的开头旋律是来自渔歌的,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渔民生活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渔民们平时也惯用唱歌来代平日的交际语言,问候、祝贺、拉家常、淡恋爱。

    《是阮(我们)二人晤甘嫌》

    节瓜甜,

    苦瓜愠糖嗦嗦甜,

    是俺穷女嫁穷仔,

    是阮二人晤甘嫌。

    二 语音与生活起居:

    汕尾瓯船渔民讲的是福佬话,忌言“沉”字,因而一些“沉”发音相同的字都忌。如“甜”字,  以前有一家渔民,丈夫即将驾船出海打鱼,妻子张罗了点心,煮了一锅汤圆,表示丈夫出海打鱼圆圆满满。她不知丈夫要吃甜的还是咸的,于是就问丈夫要吃甜的还是要吃咸的汤圆,这时,在一旁的儿子也连声叫道:要甜(沉)!要甜(沉)!丈夫很气,狠狠地刮了儿子两巴掌,以示在他出海打鱼之前乱嚷甜(沉)的惩罚,妻子为了挽回忌言连忙到妈祖去祈福,最后丈夫还是取消了打鱼的念头,忌之深可见一斑。

另外,渔民吃鱼也有一个习俗,吃完了鱼的一边,另一边不习惯翻过来吃,翻鱼有翻船之嫌。旧时渔民不准穿着鞋上船,一家一船,船就是家,一家人在船上吃喝拉撒,这就是所谓“船屋”,现在,一些渔民也保留这个习惯。

    据地方野史的偏撰和老一辈人的讲述,汕尾渔民来自沿海各个地方,主要是来自福建,现在沿海一带的渔民很多是以前福建渔民的后裔,这也是汕尾很多渔民信妈祖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些来自阳江北海等地,汕尾有一个渔民村讲的是粤语,里面大多渔民是来自阳江,之后定居下来。外来渔民和本土渔民融合在一起,共同编写大海文章,也留下了诸多渔歌等渔民文化和渔民习俗。

Written By

漠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