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风大漂流》·南宋篇 4-7章

《海陆风大漂流》·南宋篇
编著:漠月

第四章节 椎牛誓众

刚及港口,发现大小渔船都停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以前都排列有序,整整齐齐的。郑仪看到这,心想出大事了,船未抛锚停好,离码头还有三、四米就跳将上岸,差点落水。好在漠月一记隔空掌轻轻托了她一下,人也已跟在她身旁。

这时鱼市已散,早上集众在港口的渔民都转移到大胆山顶。人们围坐着,中间架着柴火,但还没点燃。郑首领正在杀牛。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椎牛誓众,郑复要发动渔民抗元救主护驾了。

看到漠月和女儿出现,郑复有点诧异,失了神,刀差点割到手指。因以前不管任何时候,郑仪都很听话,只要父亲交代她的事情,总是能完成。这次,偏偏在这战乱当头,不听话了。

原来,今早一上岸郑复听闻,张世杰,陆秀夫正携小皇帝正从南澳那边往这里撤退,马上就到。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有了组建义军抗元的想法,一场撕杀在所难免,战乱将至,又过于疼爱小女,碰巧又刚好在海里捞上漠月,就想借此让女儿离开这是非之地。

漠月见郑首领的这副怪表情,及回想早上郑永说的话,事情已经明了,让女儿送他回家是假,有意把女儿托付给他才是真的。记得小皇帝是在南澳住了一个月,过完年才撤到甲子门来的,虽记得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兵舰队,追到这里并封锁甲子港是在元宵节那天。

好好的过个年,才是大事,哈。于是漠月靠近郑首领说:“郑首领,别担心,一切会好起来的。在回来的路上,我卜了一卦,小皇帝什么时候来,没什么关系,随时接应就是了。而元兵追到这里来,应该在元宵节左右。咱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作战。让大家趁这几天空档好好过个年。推迟几天再让他们集合吧。”

听了漠月这般说辞,郑复半信半疑,但也看过那“神算天医”的字副。更看到了那把漠月刀,知道能拥有此刀的人绝不一般。大家看到漠月这位陌生人与郑首领在私语,又是在大家都知道皇帝在逃忙这种情况下,免不了一阵小骚动。

“大家稍安勿燥,听我说,”郑首领看到这情形就大声道,稍顿:“今天我们椎牛以盟,我们要拧成一股绳,博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御元兵!把蒙古人赶回草原去!”稍微清了下嗓子:“据最新消息,按日程记算,估计元兵的舰队要到正月十三后才到这里。现在大伙把牛肉分了,拿回家去,好好过个年。如有紧急事件发生,我再通知大家。”

看郑首领忙于分牛肉给众人,漠月作了个揖,拉着郑仪的手就下山来。郑仪心想,昨晚她父亲只是和漠月聊了几句,并没有“促膝长谈”,而现在却好象很投缘很亲近的样子。就好奇的问:“漠月兄,你刚才跟我父亲说了些什么?”

漠月看事情告一段落,就想放松一下,于是就对她说:“我跟你父亲说我要在你们家过年,你父亲同意了,且让你带我到处转转。过年这几天你就是我的了。现在咱们先去集市逛逛,看看有什么东西要买的。”

刚到集市,就有一条全身乌黑的小狗跑将过来,围着漠月的脚打转,好象要找漠月玩似的,甚是可爱。“啊!漠月兄,你太厉害了,这条狗平时不叫也不跟人的,今天怎么跟着你打转啊。”郑仪很惊讶的说。“没办法,漠月我长得帅呗,它想跟我套近乎!”

郑仪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赞美自己的,偷偷瞄了一下漠月,顿时,心跳得很厉害,面颊也有点发烧。不敢再接话,把头拉得更低些,假装看小狗狗。

“范叔叔好!买肉呀!”郑仪向正在买猪肉的中年汉子问好。听到这话,漠月赶紧问郑仪,这人是不是叫范良臣。“你怎么知道他叫范良臣?”郑仪反问道。看来就是了,真是喜出望外,没有这个人,后面的事可没法展开。“郑大小姐,你先别问,以后你会知道的了。我现在和他谈点正事先。”

其实,范良臣刚才就在好奇的打量着漠月。因很久前有个会相狗狗的,跟他说过,他邻居的这条“哑狗”,会认贵人,一遇上就会跟着走或吠出声来。这不,小狗还在漠月脚下玩耍。现在他信了,接着漠月的忽悠自然也就信了。

再看范良臣此人,四十上下,方面大耳,满面红光,大腹便便,其貌不扬,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富绅范良臣。漠月上前作了个揖:“范先生好!我叫漠月,是个郎中。不过,对易理术数略懂一二。看您面相,应是富贵、长寿、加官进爵三举之人。但目前好象只有富甲一方,长寿亦还可以,独缺加官进爵了。”

数万军兵三天粮食,可是个大数目,莫名其妙要人捐出,可不是闹着玩的。又不能直接告诉他,小皇帝会逃到这里来,缺泛军饷,说不定人家连夜就逃跑了。所以漠月只能尽力暂时性的先稳住他,等宋兵到了再说了。

漠月看范良臣没有抵触之意,于是加大了忽悠力度,假装掐算了一下:“来年开春,您将有遇到贵人的机会,加官进禄可待。而我可以帮你和那贵人相见,您意下如何?”范良臣点了点头。哎,试问天下哪一个不喜欢当官呀。于是漠月接道:“按我推算,您的贵人从东北方向而来,转西而去。但目前南面是大海,空空如也,对您的相遇不利。所以您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看漠月说得头头是道,煞有介事,范良臣不由心动,就问道:“那先生有何高见?”哈,漠月心中暗喜,鱼儿快上钩了。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真象那么回事的环顾了一下四周。才跟范良臣说道:“最强莫过于在这南方位筑一座山,比如金山银山什么的,但我认为粮食积堆如山为最佳,民以食为天嘛。所以,您把东、西、北方位的粮食调到这来,就可以了。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三,您有两个礼拜(星期)的时间,快去安排吧!”

“好,好,好,谢谢先生!如真谋个一官半职,必当酬谢。我这就回去。”范良臣听完立马道,提着猪肉走了。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战斗力也有了。这下真的可以安心过年了。

而郑仪却茫茫然,一头雾水:“先生,这就是你说的大事呀,我看你是在胡掐。”“神算天医漠月我从不胡掐,过几天你就知道了,我这神算可不是吹的。民以食为天嘛,当然是大事了。哇噻,好漂亮的猪脚,咱买这个吧。”就让屠夫把猪脚剁好,漠月习惯性的掏出钱包,正欲付钱。哈,这下傻眼了吧,这才发现这红通通的大钞在古代可没法用。只好跟郑仪说:“小仪,我好象没带钱。你身上带钱不?”

郑仪付了钱,然后又再买了只鸡,路过药店,还进去买了些八角、桂子。再回船上取了个大墨脯。这“三仙炖”——猪脚墨脯鸡,海陆丰传统名菜全部材料都齐了。郑仪牵着漠月的手,一边浏览风景一边向甘沃(现分东甘沃和西甘沃)郑仪家走去... ...

===================
第五章节 疍民过大年

路上看到各门各户都贴好了春联,行人兴高采烈,好象早已忘了一场大战就要来临。而瓯船的门也有贴春联,窗户也贴了个大大的福字。看来疍民过年习俗和陆上居民没有太大的分别。

因北方常年战乱,北人南迁,甲子港也就很是繁荣,部分疍民已经上岸定居,有的则在岸上建设栏式房居养殖鸡鸭什么的。先在地面打上木桩,然后或是将原先的瓯船房屋船架于其上作为房屋,或是在木桩上铺设木板建设房屋,其内部空间非常狭小,这种房屋被称为“四脚楼”或“提脚房”。

到了郑家,家里有郑复的母亲及其夫人林氏。林氏看到郑仪就有点责备的说:“大过年的,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看到漠月在女儿身边,这才打住话语。郑母就是郑仪的奶奶却满怀喜悦,拉着郑仪的手说:“回来了就好,这就上船过年去,可能你母亲等得有点急了。”回头对郑仪的母亲说:“年轻人,爱玩。过年嘛,高兴就好。别太怪责孩子。”“就是嘛,”郑仪撤娇道:“还是奶奶好!”

原来疍民过年,都是在船上过的,大家把船驶到江河中间或离海岸有点跟离。大年初二到初四,疍民妇女和儿童有上岸讨粿(年糕,在海陆丰地区叫甜粿,过年除了甜粿还有龟仔粿。)的习俗,到陆地山顶人居住地挨家挨户唱诗贺年、说吉利话来讨粿。疍民的“讨粿诗”有:“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糕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竖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糖粿过门前”等。过年过节,疍民有着唱渔歌的传统,而现代汕尾渔歌已接近濒危,虽已申遗,但几近绝响。

过年“围炉”用的各种食材准备妥当,一行人到了港口。郑首领已经在船上等候,上船后,大家出海。郑仪的哥哥和嫂子在另一条船上,跟随着来。抛锚在海中,等郑永和他老婆过得船来,就吃团圆年饭了,海陆丰称“围炉”。远离喧嚣的闹市,海面平静,微风习习,炉边围坐,漠月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已不复存在。

“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其寓意:鱼圆(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团圆。萝卜,福佬话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意。全鸡的“鸡”,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等。基本上与陆上人家(山顶人)差不多。

唯一有点不同的是,“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要多摆一双筷子。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如果家里有新婚之人,则表示来年添丁抱娃之意。所以郑母多摆了两双筷子,漠月开始以为是“公筷”这么讲究呢,就不及多想。

但知道意思的郑仪急了,面颊微红,说道:“奶奶,咱们家没外出之人,虽哥哥结婚不久,你干嘛摆多两双呀?一双就好了。”只见慈祥的郑母,不紧不慢的笑着说:“唷唷,我们家小仪怎么知道有一双是给你的呀,我让你哥嫂抱双胞胎不行啊。”

席间,甚是欢愉,而郑复父子,脸上挂着几缕愁丝,不太舒展。于是漠月举杯道:“郑首领,我敬你们父子一杯,祝你们旗开得胜!另刚才在岸上已经把军粮的事安排好了。所以,一切都会好的,新年新气象,我先干为敬。”郑仪听到军粮二字,才有所悟,就把在岸上碰到范良臣,漠月如何为他相面算命的事说了一遍。郑复这才如负释重,开怀举杯。

郑复还是有点担心的说,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感觉就是逼范良臣捐粮似的。漠月只好对他说:“我也承认,满着范良臣让他把粮食准备好,这是有点不妥。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时逢战乱,稍有血性之人必当出钱出力。再说,他想当官嘛,到时会有人让他当的。也算是各取所需吧。”郑母也附和说,这样做是对的。所以郑复也没再说什么。

吃完年饭,郑母说要上岸,于是起锚回航,郑复携夫人送郑母回家去了。郑永也带他老婆回他们船去。只剩郑仪和漠月在船上,郑仪就划着船带漠月游玩了甲子的双帆挂海,木石奇观,鹦哥啄鲤,海甲山栏,五马投江,雷爷天堂,雷石擎天,仙人踏石等各处奇观。昼观奇景,夜阅繁星,其乐无比,又有美女相伴,夫复何求?!

快乐时光易流失,一点不假,转眼已经是正月十三,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虽然说是十三人开灯,但从正月初八至二十,每天都有人开灯完灯,各家各户置办丰盛菜肴祭拜祖宗,互相请吃菜茶、菜粿等。

虽然是正月十三,但在渔民的心目中,“开丁节”远胜过大年初一。因春节期间正是捕鱼的好季节,许多在外打鱼的男人不能回家过年,直到大年十三,所有奔忙在外的亲朋好友才纷纷返回家中,一起共度“开丁节”,互道平安吉祥。

“开丁节”最有特色的当属喝“开丁茶”,这就是海陆丰的擂茶了,现代人喊咸茶。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开丁茶”,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奉上一碗“开丁茶”,互相祝福吉祥如意。

=================
第六章节 元霄之战

在大家沉没于节日的浓烈气氛之际,此时,张世杰,陆秀夫正携小皇帝赵昰及广王赵昺偷偷登陆上了大胆山,驻扎于山顶。准备西进与文天祥军队会合。文天祥,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目前驻扎丽江下游,准备接应端宗。

漠月闻知小皇帝已到,是时候办正事了,就和郑仪回了甘沃家。而范良臣已经在郑家等候多时,欲问贵人之事。漠月和郑仪一进屋还没就坐,范良臣就对漠月说:“先生,我按你吩咐,已经把粮食全运于南边仓库了。现在如何?”漠月又故弄玄虚的抡进左手,正欲掐算,郑仪忍不住想笑,漠月瞪了她一眼,这才强忍住。

漠月掐算一通后,对范良臣道:“范员外,您只需备四大碗开丁茶,上大胆山,找那个陆大人,把茶递过去就好。之后,您配合他就行了。估计从八品,承奉郎的闲官是有的。但有一点,见到陆大人,您只需说,您是来进贡食物的,其他不必说。”四碗咸茶换来一顶官帽,范良臣喜出望外。急道:“我这就去,我这就去。”一边说一边已跑出门外。

这样也行,郑仪有点佩服漠月的忽悠技术,且还能一本正经。再回想范良臣刚才急急忙忙的样子,禁不住那银铃般悦耳的笑声一串串。漠月转头对郑复说:“郑首领,是时候部署一下了,现在大胆山上住着小皇帝,不能在上面集合,所以您通知一下大家到港口商量商量吧。”

在港口围成一个大圈,看人已经到齐,郑首领说道:“小皇帝已经登临咱们甲子,后面有追兵,正赶过来,咱们必须有所作为,给元军迎面痛击。这是咱们的地盘,咱们作主。打战呢,我也没打过,但大家别怕,估计和捕鱼差不多,只是鱼叉不是对准鱼而是对准元兵罢了。”接着把漠月拉了出来,接着说:“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小兄弟叫漠月,人称神算天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以后作战布署由他来安排。再说了,咱们也算是正义之师,故每战必胜!”

看来郑复也给漠月传染到了,忽悠技术真有过之而无不及呀,心中没有把握的他,竟然说漠月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不知是在壮谁的胆了。漠月连兵也没当过,别说打战布阵了。漠月搜遍大脑记忆,根本就不知如何打战的文字存盘。只是有几句商战的文字,看来也只好拿出来撑撑场面了。

“没有哪场战争是没有悬念的,有时最强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我们自己,只要心中不害怕,我们就是最强的。也许冲锋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所以,同舟共济,胜利就是我们的!”这几句话的出口,漠月也不知自己在说什么。但效果不错,狂呼一片,士气高涨。

“我分析了一下,首先,咱们先来看看元兵的舰队,因船有快慢,初步估算。他们最先追到这里的船只,仅有二十一艘。每船25名军兵,即525人。其二,他们是追赶而来,想必劳累过度,这是咱们的优势。”漠月说着,稍顿一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咱们这边,有509位兄弟,加上我,就是510人。比例就是一比一,当然,有些兄弟或会说,他们比咱们多了15人,但不要忘记了,军队嘛,免不了有些是老弱残兵,估计不止15人,所以,咱们大可以把他们当小鱼一样捕杀。说不定,郑仪就可以轻易对付这十五位老弱残兵,撤一鱼网,就可捕捞他们!”

听到漠月的最后这句话,有部分人禁不住笑了起来,大家心中已经不再害怕,斗志昂扬。漠月心中暗喜,紧接着说:“咱们再看看山上宋兵也是咱们的强力后盾,即使他们不参战,那些站于林中的士兵只要摇旗呐喊,元兵根本就不知咱们有多少人。只是黑压压一片一片的,估计都吓晕过去。”

漠月喝了口水,清清嗓子:“现在我说一下大概作战方案,具体怎么打和战斗中,你们包括我内就一定要听郑首领的,以保证我们打胜战。如果元兵排一字阵,就是所有船只拉开登陆。咱们就从两头开打,啄一向中间拼杀。如果他们以品字形或方阵,咱们就分散包围,从最外面的船杀起。要注意的一点是,元兵船大,不能与之硬碰。咱们船小,但调转进退自如。我就说到这了,具体由郑首领分配任务。”

郑首领接着安排各种事务,反正此战怎么打都是胜的,历史已成定局。所以漠月又偷偷的拉着郑仪的手钻了出来。本想去看看小皇帝的,但对陆秀夫,特别是张世杰没什么印象,虽这两个与文天祥并称“南宋三杰”。倒是对于文天祥亲切得很有些敬重。就和郑仪看渔灯去了。

正月十五,元霄夜晚,甲子港静得让人害怕,渔灯的光线透着鬼异。站于港口岸上的郑仪有点害怕,就靠在漠月怀里,紧紧抱着。元兵舰队排着方阵渐渐靠近,再分成品字阵,正欲登陆。这时,“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开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万寿菊欣然怒放,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朵朵小花从天而降。

原来,这是郑首领说好的信号,漠月开始信服他的作战天份了。连漠月都不知用这娱乐的元霄烟花为开战信号,何况元兵,肯定以为是老百姓在放的。郑首领安排了一部分水性强的下水凿船,海面上分配两百只小船,成两批,一前一后以包围之势。瞬间,元兵还搞不清是什么情况,已经沉了七八艘外围战船。一时间,渔火连天,撕杀声响彻云霄。元军舰队,因船大调头困难,再加外围的沉船阻挡,想逃都没门。而渔船小的优势尽显,在元军战船中穿梭自如。

不到一个时辰,这场战役以元兵全军覆没而结束,整个甲子港,飘着元军的战舰残骸,暗红的海水上半浮着元兵的尸体。而渔民没人阵亡,仅少数受伤。小皇帝和张世杰,陆秀夫及众宋兵在山上观看了全部过程。此时宋兵正在欢呼雀跃,旗识摆动着。烟花越放越多,整个天空光彩夺目。岸上人群渐渐热闹起来,好象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

此时,靠在漠月怀里的郑仪,惊魂稍定,漠月顺势亲了一下她的额头。郑仪红着脸,把整个的头都埋进漠月怀里,抱得更紧了。“郑大小姐,有了我,就不管你父亲了?”郑仪这才推开漠月,哼了一声:“我才不要你呢!”急忙往父亲的船跑将过去,看到父亲完好无损,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皇上随身太监已到,传皇上口喻:“传郑复上山见驾。”郑复跟随太监上山去了,郑仪想跟着去的,漠月对她说:“别去了,没什么事,皇上会封你父亲为都统。以后你就是都统千斤了,我就抱不动你了。咱们先回去告诉你母亲吧,免得她担心。”

=================
第七章节 扈驾西行

漠月和郑仪手牵着手,慢悠悠的回到郑家时,发现好些渔民已经围在院子里,围栏外,三五成群,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今晚的战事。原来,郑首领去面圣时,他们就各自回家报了平安,后就来这里集合了。当看到漠月时,他们都比了一个大拇指。“先生,你真神算,我们服了。”其中一位汉子站起来说道:“以后,有先生你当我们军师,肯定战无不胜,功无不克。”

“哪里哪里,这是大家的功劳,也是郑首领指挥得当。而我只是和小仪在岸上观战,大家不要怪我没有上阵杀敌就是了。”漠月向大家作了个揖,接着说:“请大家多包函,漠月我这厢有礼了。请问,刚才潜水作战的是哪几个?”这是历史既定的事实,怎么打都是赢的,根本不关我的事,漠月心想,不过蒙个神算出来也不错。

刚才说话的汉子又站了起来,指了指附近人群说:“是我们这几伙人,有三十几个,我们憋气时间比较长。所以自愿下水了。”记载里好象有个林文烈,敢情就是这个人吗?漠月就试蒙一下:“你就是林文烈吧?”哇噻,还真蒙对了,可惜了,买彩票从没中过。此人,双眼微凸,据说在水下能看清十丈远的东西,臂长及膝,刚键有力,潜水移动速度快。能在水下换气,可一天一夜不用上水面透气。

这时,郑都统回来了。于是大家开始喝酒庆祝郑都统受封。接着郑都统谈及了后天要扈驾西行到丽江浦,让大家明天做好准备。当时基于战略构想,陆秀夫等选择三江通达、水陆便捷的丽江浦作为抗元大本营。这想法,由以后郑成功得到验证是错误的,应该选择南澳作为据点。再说,南澳的行宫都已经建了还要往西走,并不太明智,这是后话。

看到这个郑都统没什么心机。漠月只好在他耳边偷偷的说了几句。郑都统这才有所悟,就对大家说:“后天西行,不知几时能回到家园,而打战就正如漠月先生说的,存有悬念。说句不好听的,既然是战争,总有伤忙的,以后能不能回来也不知道。所以呢,这样吧,愿意跟着我去的,后天早晨在港口集合。而家里有老人或小孩需要照顾的,就不要去了。”

漠月看差不多也应该开溜了,就举杯:“大家不好意思了,漠月我不胜酒力,喝完这一杯就先行告辞了。”喝完,作了个揖,牵着郑仪的手就走。郑仪这半月下来与漠月朝夕相处,好象也学会捉弄人了,心里明明喜欢漠月牵着她的手,更喜欢两个人单独呆在船上,没有任何打忧的时光。现在明明知道漠月牵着她往船里去,却说:“漠月兄,你想拉我去哪?这里可是我家啊!”

但漠月就是漠月,哈,不回答,干脆装醉,就靠在郑仪的肩上,看你把我往哪带。“喂,你真醉了呀,死漠月,烂漠月,不会喝酒,就别喝这么多嘛,还要我扶你回船上去。”

“喂--,大懒猪,起床了,有客人找你。”郑仪捏着漠月的鼻子,大声叫道。“哇,你这是谋杀亲夫呀,谁叫你昨晚...”漠月这才看到有外人在,就把话收住。赶紧起身,稍微整理下仪表,洗了把脸。这才打量了一下来人,此人,四十上下,穿一粗布衣,身材高瘦,相貌清癯,眉目中自有一超常人的英气。

随驾的只有陆秀夫和张世杰,看这人一书生模样,想必此人应该就是陆秀夫(字君实)了,既然不穿官服而来,可能是怕外人知道。漠月想到这里,赶紧叫郑仪上茶,作了个揖:“不知君实兄来访,请恕罪!”陆秀夫满面惊讶的表情,高手果然在民间,没想这南海之滨,竟有人认识老夫。于是也拱了拱手道:“不敢不敢,老夫昨晚听郑都统讲,整个作战布署是先生策划的。就冒昧来拜访,没曾想先生这般年轻。”

陆秀夫可是年方二十就进士及第,你就笑吧!谁叫我三十出头了还一事无成。虽是如此,人家现在可是左承相,漠月可不敢乱言。“君实兄,见笑了,我乃一小小郎中,救死扶伤而以。此战告捷,乃郑都统才智过人之故。”陆秀夫看漠月如此谦虚,心中大赞难得难得!如有此人相助,难关可度。于是说:“老夫欲请先生随驾西行,先生意下如何?”

这可不好玩,哈,要是随驾,每天下跪叩首,不知要多少回了。于是推辞道:“君实兄,我乃郎中,胸无大志。游历四方,救死扶伤。自由自在惯了。难以从命,还请恕罪!”陆秀夫有点急了:“老夫明白先生苦衷,但若国不在,先生如何自在?”天哪!看来不去,这给死缠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漠月只好对他讲:“伴驾就免了,我随郑都统去便是。但有一条件,我可不面圣。”陆秀夫这才松了口气:“这个当然,那老夫就告辞了,如需帮助找老夫便是。”

送走了陆秀夫,郑仪对漠月说:“先生,他是谁呀?你和他说的话,怎么和其他人说话不一样,有点怪怪的。我一句也听不懂,倒觉得酸酸的。”漠月没好气的回答道:“他是谁,你可站稳了,说出来看吓死你不。他就是陆承相,和他说话把我累的,他要是穿官服过来,我就逃了。”“你敢丢下我,就逃走啊,我不理你了。再恨你一辈子。”郑仪撤娇道。

沙白而柔软,水清而坡缓;一望无际,海天一色,奇石众多,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百数不清。波涛击打,有声扑扑,如鼓鸣,似琴音,和谐悦耳。这就是碣石湾金厢滩了。漠月和郑仪两人,坐的是郑家原来的渔船,随军而来。郑都统则换乘到缴获来的战船上。帝舟之上,宋端宗和广王,好象忘记了还在流亡,天真无邪,嬉笑着,感觉就是来游玩的。

宋端宋及广王本想下船登岸的,张世杰,陆秀夫二臣就是不肯。哈,看来是给吓到了,而其实害怕的是元兵,听说扈从的是元霄一战成名的郑都统舰队,早已闻风丧胆而逃。故碣石不克而复。看来皇帝也有无法做到的事,漠月才不管这些,和郑仪已经在沙滩上了。

看漠月在一块大石头绕了几圈,郑仪好奇的问:“只是一块石头,你不用看这么久吧,敢情你喜欢这石头,而不喜欢我?”此石,围宽8米,高5米,相传北宋名将杨文广带兵征伐到此,恰遇潮涨淹没道路,杨文广拔剑插地,扬威止水,后剑化为石。明神宗万历年间,朝廷为缅怀杨文广功绩,钦命参将俞大猷巡守碣石卫,题刻“镇海石”。

而漠月刀正是俞大猷所铸,算也与漠月有些渊源。明与宋隔着元呢,而且明在后,杨文广还好,而俞大猷怎么跟郑仪解释得清楚啊。漠月只好把郑仪搂在怀里说:“在这里,除了你,我不会再喜欢别的了。”

时间和流水一样抓不住,不日,漠月和郑仪已随航到西溪丽江浦。本以为可以见到文天祥,可惜失之交臂。漠月在等待宋端宗及准备元霄之战的同时,元军悍骑南下,重兵围困惠州(时海丰为惠州管辖),文天祥胞弟、惠州知府文璧不敌,为保境安民,降元。文天祥本欲东行接帝,但惠州一失,恐接帝之后背腹受敌,督军劳顿,故移师梅州。漠月心中虽有憾意,但美景当前,带郑仪游玩游玩才是硬道理。

Written By

漠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