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在县城红场路西位于海城人民南路西段的海丰苏维埃政府旧址,原是明、清两代县衙。1927年11月球1日,海丰苏维埃政论在红宫宣告成立,会后在此办公,领导海丰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创建以朝面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历史沿革
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海丰县临时革命进驻县城,发出重申实行土地革命的第9号布告,海陆丰县委按东江特委指示,筹建苏维埃政府,海陆两县,汕尾和两县城区成立县、市(镇级)苏维埃政府。区、乡政权由农民协会接收,区、乡农会即是区、乡政府。
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于11月21日成立后驻这里(此前两次起义成立的县临时人民政府和临时革命政府都驻这里)。1928年2月中旬举行第二次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县苏维埃政府改称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在此前后区也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区苏维埃政府,现原貌已改。1963年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场史话
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工农革命军进驻海陆丰紫金各县通电
(1927年11月3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各省农民协会,全国革命兵士们,及各革命团体, 各报馆公鉴:自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以来, 国民党已成为屠杀工农压迫群众之反动政党,各派军阀玩弄之工具,青天白日之旗帜,亦已成为白色恐慌之象征,中国之垂成之革命,遂断送于反动国民党之手,各地工农惨遭屠杀者,不可以数计,广东工农受祸尤剧,本委员会受中国共产党之指挥,与工农群众之委托,率领东江工农,艰苦奋斗数月,曾两占海陆丰县城,杀戮地主豪绅,义元姑纵,现本委员会又率领工农革命军,即日迸驻海陆丰紫金各县,实行宣布没收土地,铲除杀戮地主豪绅, 财产均行没收,归本委员会管理,分配给佃农、元地农民、兵士及被难者家属,与一切贫民,并即日召集工农兵代表大会,组织苏维埃政权,一切设施,均听命于中国共产党,望各地工农群众, 一切兴起暴动,夺取政权,建设工农兵代表会,至祷。特此电闻。
Comments :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革命文物承载厚重历史
“红宫原为孔庙学宫,始建于1379年。”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林雁冰带领一批又一批游客走进庭院,左右两侧的展厅陈列着珍贵的文物与丰富的图文,向游客述说着曾经的峥嵘岁月。
从1922年开始,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走在全国农民运动的前列。1927年,为了在孔庙学宫筹备11月召开的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场外墙刷以红色,场内用红布盖壁裹住,这座古老的学宫也由此改称为“红宫”。
红宫的展厅内,一幅由6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长卷图吸引了游客的眼球:会场里人山人海,红旗飘扬。挑着担子的工人、戴着草帽的农民、拿着红缨枪的兵士……肩挨着肩连成一片。“这是1927年12月1日,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的现场照片。”听着林雁冰介绍,几个孩子静静地端详展柜中的一件件文物。
“这里的物品虽然不会发声,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事。”一名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说,带孩子来游览学习,是想让他了解当年革命先辈们所处的艰苦条件,切身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和富足,懂得珍惜和努力。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的大一新生小伍与同学结伴来纪念馆参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青年一代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